热门搜索:
维生素系列部分产品(依广告法要求不详之处及更多维生素产品敬请致电咨询)
维生素B12 钴胺素
维生素B12又叫钴胺素,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。自然界中的维生素B12都是微生物合成的,高等动植物不能制造维生素B12。维生素B12是一的一种需要一种肠道分泌物(内源因子)帮助才能被吸收的维生素。有的人由于肠胃异常,缺乏这种内源因子,即使膳食中来源充足也会患恶性贫血。植物性食物中基本上没有维生素B12。它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,大约需要三小时(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只需要几秒钟)才能被吸收。维生素B12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制造骨髓红细胞,防止恶性贫血;防止大脑神经受到破坏。维生素B12是B族维生素中迄今为止发现较晚的一种。维生素B12是一种含有3价钴的多环系化合物,4个还原的吡咯环连在一起变成为1个咕啉大环(与卟啉相似),是维生素B12分子的核心。所以含这种环的化合物都被称为类咕啉。维生素B12为浅红色的针状结晶,易溶于水和乙醇,在pH值4.5~5.0弱酸条件下较稳定,强酸(pH<2)或碱性溶液中分解,遇热可有一定程度破坏,但短时间的高温消毒损失小,遇强光或紫外线易被破坏。普通烹调过程损失量约30%。
主要功能
1、促进甲基转移
2、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,使肌体造血机能处于正常状态,预防恶性贫血;维护神经系统健康
3、以辅酶的形式存在,可以增加叶酸的利用率,促进碳水化合物、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
4、具有活化氨基酸的作用和促进核酸的生物合成,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,它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
5、代谢脂肪酸,使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被身体适当运用
6、*烦躁不安,集中注意力,增强记忆及平衡感
7、是神经系统功能健全不可缺少的维生素,参与神经组织中一种脂蛋白的形成
一是提高叶酸利用率,与叶酸一起合成甲硫氨酸(由高半胱氨酸合成)和胆碱,产生嘌呤和嘧啶的过程中合成氰钴胺申基**物质如甲基钴胺和辅酶B12,参与许多重要化合物的甲基化过程。维生素B12缺乏时,从甲基四氢叶酸上转移甲基基团的活动减少,使叶酸变成不能利用的形式,导致叶酸缺乏症。
二是维护神经髓鞘的代谢与功能。缺乏维生素B12时,可引起神经障碍、脊髓变性,并可引起严重的精神症状。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周围神经炎。小孩缺乏维生素B12的早期表现是情绪异常、表情呆滞、反应迟钝,最后导致贫血。
三是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。将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化成琥珀酰辅酶A,参与三羧酸循环,其中琥珀酰辅酶A与血红素的合成有关。
四是维生素B12还参与脱氧核酸(DNA)的合成,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,增加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。
病理
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,胸腺嘧啶核苷酸减少,DNA合成速度减慢,而细胞内尿嘧啶脱氧核苷酸(dUMP)和脱氧三磷酸尿苷(dUTP)增多。胸腺嘧啶脱氧核苷三磷酸(dTTP)减少,使尿嘧啶掺合入DNA,使DNA呈片段状,DNA复制减慢,核分裂时间延长(S期和G1期延长),故细胞核比正常大,核染色质呈疏松点网状,缺乏浓集现象,而胞质内RNA及蛋白质合成并无明显障碍。随着核分裂延迟和合成量增多,形成胞体巨大,核浆发育不同步,核染色质疏松,所谓“老浆幼核”改变的巨型血细胞。巨型改变以幼红细胞系列较显着,具特征性,称巨幼红细胞系列。细胞形态的巨型改变也见于粒细胞、巨核细胞系列,甚至某些增殖性体细胞。该巨幼红细胞易在骨髓内破坏,出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。较终导致红细胞数量不足,表现贫血症状。
维生素系列部分产品(依广告法要求不详之处及更多维生素产品敬请致电咨询)
抗坏血酸钙 维生素C钙
物理性质
白色至浅黄色结晶性粉末,无臭,溶于水,稍溶于乙醇,不溶于乙醚。10%水溶液的pH值为6.8~7.4。
作用
可以作为保鲜剂用于水果蔬菜,作为抗氧化剂用于火腿、肉类及荞麦粉等。作为非离子表面活化剂和营养剂用于护肤养发。作为杀菌剂用于镜片的清洗。作为钙盐它又可以预防骨质疏松,用在茶及饮料中可降低血压。研究结果还表明:Vc-Ca阻止癌细胞的DNA的合成,对恶性**有抑制作用,可用于癌症的临床辅助**。
1.用于保鲜食物,防止蛋白质变质
鱼和肉类等新鲜食物,蛋白质变质会影响食物鲜感和味道,因此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有必要防止蛋白质变质。电冰箱可以保鲜食物,但对防蛋白质变质效果不佳。而含Vc-Ca的保鲜剂则可防止新鲜食物,如鱼及肉类所含蛋白质变质,且它的防变质及保持鲜感作用不受接触方法限制,如铺散开或喷洒在食品上,或将食物浸在化学剂溶液内均可,也可同时把冰等冷冻剂放入溶液,使用起来非常方便。例如,伊藤正次等人发明了一种化学剂,其有效成分包含酸盐或焙酸盐,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钙。它们按照Saito等人的Bulletin Japanese Society of Fish ,24,749-750(1959)的方法,以鱼的新鲜度来判断常数为K,测定K值作为防止蛋白质变质的效时指数。K值代表了蛋白质变质程度,K值越小,变质程度越轻,食物也越新鲜,**做了下述实验:
例1,抗沙丁鱼蛋白质变质作用实验。例2,“鲭狗鱼”蛋白质防变质作用实验。例3,鲭鱼蛋白质防变作用实验。例4,焙烤鸡的蛋白质防变质作用实验。例5,牛肉和猪肉蛋白质防变质作用实验。通过比较实验测得的K值,他们发现使用含Vc-Ca的保鲜剂,防蛋白质变质的作用比不用保鲜剂的对比物可以维持更长时间,试样的褪色也比对比物为轻,保持水份的能力强。只要选择适当的保鲜剂浓度及淹渍时间,防蛋白质作用将和急冻处理一样。
2 在人体内建立和维持高浓度的Vc水平。
诸多工作者已经验证了**过300多个有Vc参加的代谢机制,包括Robert·lind博士1940年**观察到的抗坏血病作用,直到较近发现的抗氧剂游离基*反应。其临床效果已经得到广泛承认,所以人们对于建立和维持人体内的Vc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浓度已没有什么疑问。然而人们由于缺乏合成的Vc肝脏酶,故所需的Vc必须和食物一同摄入。然而,如果摄入的Vc不及时参加代谢的话,就会被排出体外,也就是说,人体没有能力贮存Vc,这个难题被Markham·Richard G的发明解决了。他发现了一种混和物,由具有Vc效能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种选自L-苏氨酸、L-木质酸、L-来苏糖酸的食用盐和aldone-内酸组成的化合物组成的。这种混和物可以在人体内建立高水平、高浓度的Vc,同时还可以改进人体对Vc的耐受性,并且可以使人体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和保留Vc衍生合成物,试验研究了12个人,年龄从27岁~45岁,试验结果充分证实了上述观点。